• 主页 > 体育问答
  • 合肥健儿青运会争金夺银,运动员就业出路大揭秘:体育系统成理想选择

    经过这几天的采访和梳理,记者发现,那些表现出色的运动员,大多都有理想的就业。体育对于这些年轻运动员来说,不仅意味着奖牌和荣誉,还意味着未来的就业希望。

    重返体育系统工作

    从四五岁甚至更早开始运动训练,最后退役回到体育系统工作,这是一大批成绩优异的运动员的选择。

    安徽籍柔道冠军_安徽省柔道_安徽省柔道省运会获奖名单

    聂冬梅,1982年出生,合肥九中学生。她从初二开始练习柔道,后来改学射击。她先后进入市、省、八一队训练,并在国际比赛中获得全国冠军和季军。凭借着她的这些成绩,聂冬梅在八一队期间就晋升为少尉。 2010年,她选择回到市业余体校学习专业。 “我对目前的工作非常满意。”聂冬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告诉记者。

    2013年,合肥市体育局时隔10余年再次通过考试招收人员。第九届全运会体操省冠军朱佳琪通过考试,成为业余体校的一名职员,她就是在这里开始练习体操的。获得省运会冠军后,朱嘉琪考入了大专。如今,她通过了招考,回到了体育系统工作。采访中,朱嘉琪表示,是运动让她找到了一份理想的工作。

    事实上,作为曾经的运动员,聂冬梅和朱佳琪的竞技成绩不仅不突出,只能算是一般。但正因为它们的平凡,对于合肥更多有志于参加体育运动的孩子来说,更具鼓励和示范意义。对于现在的孩子和家长来说,在当前竞争激烈的社会形势下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体育可以让像聂冬梅这样的人实现梦想。

    比如,目前体育系统、部门甚至上级领导的大部分工作人员都是运动员。 “我们系统里很多人一生都在和体育打交道。以前是体育给了我们荣誉,工作后可以说是体育给了我们‘工作’。”曾是一名篮球运动员,后来成为一名篮球运动员的邓红力说。合肥市女子手球队主教练,现任合肥市业余体校党支部书记。如今,54岁的她对运动的热爱依然如故。

    安徽籍柔道冠军_安徽省柔道_安徽省柔道省运会获奖名单

    通往理想学习道路的跳板

    通过在省运会上的出色表现,被重点大学特招是一个非常理想的出路。

    今年9月,合肥篮球队杨文友、范业超、张德奎、毕浩然四名队员通过特招集体考入郑州大学。去年省运会,合肥男篮首次夺得省运会A组冠军,他们都是球队成员。

    据了解,合肥市业余体校实行步行训练制度,前来训练的都是学生。业余体校毕业后,大部分都会去上学。有的是高校特招的,有的是靠文化课能力通过考试的。承认了。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合肥运动员通过体育专门招收到大专院校、中专院校学习,毕业后到各中小学担任体育老师。”邓红力介绍,武术、手球、击剑、乒乓球等一大批合肥运动员目前在合肥市中小学担任体育教师,有的表现出色,成为大学教师。比如,原合肥手球队队员徐翔,现为安徽大学体育老师。

    无论他们进入学校当老师还是去单位,体育都成为他们求学的“跳板”。

    热门公司老板都在争夺

    安徽籍柔道冠军_安徽省柔道省运会获奖名单_安徽省柔道

    合肥市体校副校长、该校武术队总教练吴朝阳告诉记者,他们每年毕业成绩稍好的散打队员供不应求,企业主已经提前打电话来了。并急忙去接他们。

    迄今为止,合肥武术散打队在运动成绩和就业方面表现最出色的队员是李必金。这位前三届世界大赛冠军出生在肥东的一个农村家庭。 20年前,12岁的李必金被吴朝阳带入合肥武术散打队。 10年前,他连续三届获得世界武术散打锦标赛冠军。优异的成绩为李必金打开了又一扇“金门”。退役后,李必进因拥有武术散打世界冠军称号,被北京一家公司聘用。公司现拥有3家上市公司,李必金现任公司老板。一个经理。李必金一直感激自己的第一位教练吴朝阳,也感激合肥体校。他不止一次说过,体育不仅给了他一块金牌,还给了他一个“金饭碗”。

    吴朝阳担任武术散打教练20多年,培养了数千名学生,其中大部分体校毕业后都找到了工作。 “现在每年退役的球员并不多,一些训练有素的企业主提前提出了要求,有的想一次招四五个人,但我们每年毕业的学生并不多。 ”因为就业形势非常困难。好吧,所以合肥武术散打队的报名一直很火爆。 “这么多年,我们从来没有出去招募过队员,都是孩子和家长主动来的。”吴朝阳透露,现在,合肥武术散打队已经小有名气,甚至很多浙江、福建等外地的孩子也来了。快来报名加入团队吧。

    创业型勇敢加入创业大军

    在合肥集训的众多运动员中,也不乏退役后大胆拼搏、选择创业“游乐场”进行另一轮拼搏的人。例如,分别出生于1987年和1983年的两位柔道全国冠军金卫云和王红,立志将柔道带入合肥都市时尚健身圈。

    金伟云和王红2009年从北京体育大学毕业后,并没有放弃自己的专业去找工作,而是选择坚持柔道。毕业后,两人先在市柔道队担任助理教练。他们没有员工,靠着自己的热情带领团队成员。后来,在周道勋教练的支持下,他开了一家柔道馆,名叫“金道勋”,这是安徽第一家柔道馆。 “我们最大的梦想就是把柔道带给大众。”金维云说。

    “我们非常热爱柔道,它已经深入我们的骨髓,所以我们想利用业余时间为柔道的社会普及做出一些贡献。”年长的王宏连忙表示,一开始有点困难,但他不会放弃,希望以后能做得更好。在全省开设柔道馆。 (记者李景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orktoapp.com/html/tiyuwenda/7271.html

    加载中~

    相关推荐

    加载中~